荠菜饶有味
天水晚报
作者:甘武进
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27日 来源:天水晚报

□甘武进
“阳春三月三,荠菜赛仙丹,土融麦根动,荠菜连田肥。”早春的荠菜,在麦田里、在田垄上、在向阳的沟渠溪畔,小小的芽悄悄钻出地面,沐浴着春光。
小时候我常与小伙伴去挖荠菜。挖回家的荠菜被母亲择洗干净,顿时翠生生、鲜嫩嫩。放入加有少许盐的开水焯一下后,荠菜白白的根茎、鲜绿的叶子,又白又绿煞是好看。母亲用凉水再浸一会儿,此时的荠菜清香越发浓郁。母亲的烹调方法十分简单:切碎,加点盐,滴入一点麻油,拌匀,就是餐桌上最熠熠生辉的美味;剁碎后拌入肉馅,裹馄饨、包团子,那又是一种绝妙的味觉体验。多年来,在尝了很多种以荠菜为原料的菜肴后,我感到这两种做法是保持了荠菜最原始、最本真的味道。
荠菜的做法还有很多,如荠菜汤、荠菜包子、荠菜饺子等。汪曾祺先生有几篇文章都写到了凉拌荠菜:“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妻曾按照先生的方法做过,只比先生多加了一道剁辣椒,倒不是创新,是按我家乡的口味,凉拌菜必加剁辣椒。确实好吃,也确实如先生所说:吃个新鲜。
我国食用荠菜的历史悠久,诗经里有“其甘如荠”之句。苏东坡赞美荠菜是天然之珍,郑板桥不仅把荠菜入了画,还留下了“三春荠菜饶有味”的诗句。最爱荠菜的,非陆游莫属,他一生写下许多和荠菜相关的诗,“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小著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今朝盐酪尽,荠糁更宜人”“荠菜挑供饼,槐芽采作葅”……放翁毫不掩饰自己对荠菜的钟爱和赞美。
不过,荠菜在过去似也多是用来补充粮食的不足。陆游诗云:“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说的是加荠菜做的粥,他认为不比烤乳猪差;苏东坡在黄州时,更是把荠菜、萝卜加粳米做的粥,称为“东坡羹”。诗句中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尚且不清楚,但“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也透露着将荠菜“代”为粮食帮衬着充饥的意味。
如今,荠菜又成为了餐桌上的新宠。我对其也是情有独钟——看到荠菜,就想到家乡、想到母亲,想到儿时挖荠菜的那些日子。味蕾最思乡。我忍不住跟同事聊起荠菜,他说现在吃荠菜不难,可以快递,把新鲜的荠菜洗净焯水冷却后分装到保鲜袋急冻,这样,一年到头都能吃到荠菜了。
但我觉得,荠菜最好的保鲜方式还是顺应天时。三月天里,我要找机会回趟家乡,闻一下久违的荠菜香,尝一口鲜得舌头都要掉下来的荠菜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