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中国旅游日】
来武山 畅游吧
天水晚报
作者:五七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18日 来源:天水晚报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景区风景秀丽,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现有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显圣池四个石窟单元,水帘洞单元因地形独特,气势雄伟,民间影响最大,故以其名统称整个景区。景区地处峡谷地带,谷内山崖陡峭,峰林密集,当地百姓传言鲁班曾在此清修,别名“鲁班峡”,实为第三纪红砂岩,属丹霞地貌,景区内群峰耸立,赤壁丹崖,形态各异,“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险峰雄奇,令人赞叹。
水帘洞石窟群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开龛造像,曾达到“七寺五台”之规模,现存的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显圣池四个单元有窟龛69个,壁画2400平方米,保留有历代造像百余尊,建筑物10余座,塑像160余尊,舍利塔12座,题记碑刻29通,无头干尸一具。
水帘洞自古以来是祈福圣地,精华单元拉梢寺有世界第一大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是北周尉迟迥大将军为国家和百姓祈福的历史见证。水帘洞石窟群与著名的麦积山石窟毗邻,为渭河上游几处中小型石窟中的典型代表。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各代增建和重修,形成七寺五台的规模,分别为显圣寺、拉梢寺、千佛寺、粉团寺、砖瓦寺、硬山寺、观台寺、清净台、莲花台、说法台、钟楼台、鸣鼓台。目前,已开发的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景区石窟群以浮雕、窟龛、悬塑、壁画为主,融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佛教文化于一体,在我国佛教石窟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
水帘洞 木梯寺
木梯寺石窟群位于武山县西南约30公里的马力镇杨坪村北柏林山上,相传古时入寺无路可走,所以在山门口绝壁上安置一木梯,以便于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
木梯寺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北魏,唐、五代、宋、元续凿,明、清、民国重修和维修,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重要的佛教艺术胜地。现存殿窟18个,造像80余尊,壁画234幅。198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木梯寺遗留下来大量佛、道教历代造像及壁画,是我国石窟文化艺术中承前启后的典型代表。佛家遗迹以早期的人物雕像为主,最早为北魏时期的作品,道家保存下来的遗迹最早为唐代,因其雕像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尤其第五、七、九号窟,有着丰富的唐宋时代特征而被形象地称作“唐宋雕塑馆”。
木梯寺景色秀丽怡人,山峰陡峭崎岖,呈倒W型的柏林山翠色漫坡,怪石嶙峋,千年白皮松林和桐树林一幕千丈,四季变换,景色迷人,宛若仙境。
五、七、九号窟的造像精美绝伦,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让人们看到了造像艺术师所追求的人型一体的审美境界,具有时代特征的最美泥塑,更体现着古代艺术家和劳动者的文化精神和科学智慧,为研究我国石窟开凿及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