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晚报五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麦积区:乡村振兴绘新景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肖勇 吴丽娜 王晓馨 马凯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15日    来源:天水晚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仲夏的麦积区水碧山青、风景如画,行走在田间乡野,一片片果园长势喜人,一栋栋农家新居干净整洁,一张张幸福笑脸如花绽放……处处都能感受到业兴、村美、民乐的美好气息。
  近年来,麦积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加力,全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天水日报社全媒体采访活动
1
特色产业富民兴村
  眼下,正是大樱桃丰收时节,麦积区马跑泉镇杨湾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山间果园里,一簇簇娇艳欲滴的樱桃挂满枝头,果农们一刻不闲地忙着采摘;村口的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车来车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经过分拣、装箱等一系列流程后,一箱箱包装精美的大樱桃被销往全国各地。
  客商陈帅已连续4年到杨湾村收购大樱桃,今年,他每天的收购量都在两三千斤左右。“杨湾的樱桃个头大、口感好、品质高,很受市场欢迎。”陈帅一边装车一边说。
  “自打种上了‘致富果’,杨湾村人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杨湾村第一书记王晓光告诉记者,该村现有以红灯、美早、黑珍珠为主的大樱桃和优质花牛苹果2400余亩,全村果园达到人均2.6亩,种植户年均纯收入达6万元左右,果品种植已经成了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位于伯阳镇西部的马现村,是远近闻名的花牛苹果种植示范基地。这几日,村党支部书记胡连兴正带领村民们搭建防雹网,同时对部分老果园进行高接换优,进一步推进标准示范园建设。“只有不断加强果品改良培优和果园提质增效,才能真正做强特色产业。”胡连兴告诉记者,这两年,随着果树品种的更新、栽培技术的进步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马现村种植的花牛苹果品质越来越好,销路也越来越宽。
  在麦积区,依托做精做强特色产业走上富裕道路的杨湾村、马现村并不是个例。近年来,麦积区扎实推进“4+2”农业产业振兴和特色优势产业3年倍增行动,制定出台果品改良培优、果园提质增效和撂荒地整治等一系列奖补政策,大力推进果品迭代升级,通过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造血”功能,为富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
美丽乡村共建共享
  走进伯阳镇曹石村,一排排造型别致的现代化民居整齐排列,宽阔平坦的村道两旁景观树随风摇曳,放眼望去,整个村庄静谧而美好。
  “这两年,村里改造后环境特别好,现在的村庄干干净净、绿树成荫,村里村外越来越美了。”谈起身边的变化,村民李雄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曹石村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美丽乡村不仅颜值要“靓”,更要有“气质”。为了让和谐新风吹遍美丽乡村,曹石村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广积分超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向上向善向美的新风正气,坚决破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讲道德、守法律、贵和睦……”村中心广场公示栏上的村规民约引领着文明乡风。这些村规民约不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也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村民生活、融进村民心里。
  “日子好了,口袋富了,人的素质更要提高。”李雄告诉记者,制定村规民约后,大家都自觉遵守,有事一起商量解决,几乎没有发生过邻里矛盾纠纷。
  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如今的麦积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多,干净、整洁、美丽、文明的宜居宜业新农村已经成为新常态。
3
育才引才激发动能
  “出现部分蔬菜徒长情况,是因前段时间连续降雨导致光照不足,大家对蔬菜大棚定期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做到控水控温后就能改善……”6月2日,在甘泉镇吉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麦积区蔬菜开发服务中心推广员、科技特派员刘晨曦正在耐心地对农户们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像刘晨曦这样,每天或穿梭在田间地头,或奔走在产业园区指导农户开展疏花疏果、精准施肥、技术培训的科技特派员,在麦积区还有200多名。让本土人才从幕后走到台前,正在成为麦积区育才、用才、留才的新路径。
  乡村振兴,人才为本。近年来,麦积区始终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切入点,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激励引导各类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施展才华,按专业特长将下派的27名“三区”人才对口安排到镇村、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选派209名区级科技特派员下沉到209个脱贫村和35个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选派到乡村一线。目前,全区共选派驻村帮扶干部632名,实现全区214个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驻村帮扶工作力量全覆盖。
  沃野田畴风景渐好。放眼麦积大地,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