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晚报五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甘肃省黄河流域重点非遗项目研究与阐释”学术考察团来天水开展调研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2月16日    来源:天水晚报



  本报讯 为助力我市“九个一”项目保护体系建设工作落地,进一步深化伏羲、女娲文化内涵,扩大伏羲、女娲文化影响力,近日,由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院校20余位专家组成的“甘肃省黄河流域重点非遗项目研究与阐释”学术考察团抵达天水,开始系统性考察“太昊伏羲祭典”“秦安女娲祭典”两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连日来,学术考察团深入一线,持续跟踪拍摄“伏羲春祭仪式”“秦安女娲祭典”“伏羲庙会”“女娲祭典庙会”等祭祀仪式流程,走访天水及周边地区参与祭祀伏羲、女娲的非遗传承人和工作人员,调查记录祭祀活动历史沿革、祭祀程序、分布区域等,并与我市专家开展学术交流研讨,力图全面、系统、真实地再现伏羲、女娲祭典历史原貌,进而推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入开展。
  此前,为挖掘阐释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文旅部在“沿黄”省份遴选了“黄河流域重点非遗项目”12个,其中涉及我省的项目为“太昊伏羲祭典”和“秦安女娲祭典”,并明确要求项目所在省份统筹协调相关文旅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项目研究阐释。为深化伏羲、女娲文化内涵,省文旅厅与兰州大学签订协议,相关工作由该校历史文化学院牵头承担。
  据了解,本次学术考察团专家涵盖省内多所高校且涉及历史文化、音乐美术、影像等多个研究方向,考察调研持续时间长,调查记录方法科学、严谨、丰富,将有助于我市“九个一”项目保护体系建设工作落地,助力我市非遗工作建立可持续创新性传承模式,进而打造中国特色文化品牌。
  采访中,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院长杨红伟表示,“太昊伏羲祭典”“秦安女娲祭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蕴含着中华文化特质和精神,对于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等具有极强的正向推动力。学术考察团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基础之上,助力天水市做好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海飞在受访时表示,学术考察团将深入挖掘优秀非遗文化中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甘肃故事,使伏羲、女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吸引更多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助力弘扬民族精神,进而推动“沿黄”地区民生、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李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