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麦粒饭□马 俊
天水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5月22日 来源:天水晚报
作为农民家庭,我家很重视每一个节气。父亲靠着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田间劳动,母亲则通过餐桌来展现节气的推移变化。每年小满节气,母亲都会给我们做一顿“麦粒饭”。
麦粒饭做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大铁锅焖一锅米饭,出锅的时候在米饭上撒上一层绿生生的新鲜绿麦粒,远看就像雪白的米饭上长出了一层茸茸绿草,看着就美极了。
麦粒饭的精华,当然是白米饭上面的麦粒,因为放得少,吃起来格外香甜。其实母亲做麦粒饭,并无多少美食价值,主要是传达节气的意义:小满到了,麦粒可以吃了。这种类似仪式的食物,跟每年立春吃春饼、立夏吃温面、端午吃粽子一样,都是我家的习惯。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节气,麦粒已经开始饱满了。这时候的麦田是最迷人的,绿色的麦浪在风中微微翻涌,清香之气散发出来,麦穗已经开始“低头”了,有了沉甸甸的模样。我喜欢揪下一个麦穗,在手心里揉几下,然后吹掉麦皮和麦芒,手心里只剩下一小撮绿莹莹的麦粒。把麦粒一股脑倒进嘴巴里,细细咀嚼,就能品尝到新鲜麦粒的清甜滋味。这时候的麦粒最好吃,有丰盈的汁水,鲜嫩无比。我和哥哥都喜欢吃青麦粒,可父亲舍不得让我们多吃,因为此时麦粒将满未满,只有待到芒种小麦成熟时,收获才是最大的。所以能尝到几粒青麦粒,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享口福了。
母亲最了解我和哥哥的心思,所以她会在小满这天给我们做麦粒饭。哥哥端着饭碗,细嚼着青麦粒,啧啧赞道:“真好吃!”可惜饭碗里只有很少的青麦粒,所谓的“麦粒饭”不过是应个景,有点名不副实。我很快就吃完了碗里的青麦粒,于是对母亲说:“妈,不如你多放点青麦粒,饭就更好吃了。”母亲立即说:“那可不行!”接着母亲说起她小时候,有一年遇上天灾粮食少,还没到麦子成熟的时候已经青黄不接,但人们宁可到处挖野菜,也不肯吃田里的青麦粒,为的就是等麦子成熟后磨成面粉,可以细水长流吃一年呢。母亲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粮食是我们生活的命脉,懂得珍惜,庄稼才会给你更多的回馈。
多年以后生活好起来,母亲依旧保留着小满做麦粒饭的习惯。我带着孩子在麦田里玩,教她读诗:“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读完诗,我还搓了一个麦穗给孩子尝,她也说好吃。可是,母亲的麦粒饭里依旧只是少少的青麦粒。我说:“妈,现在麦子的收成每年都不错,为啥不多放点青麦粒呢?”母亲笑着说:“麦粒饭是个意思就行了。放得越少越觉得好吃,放多了就觉不出好吃了。”我忽然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小满的麦粒饭点到为止,就是让我们要学会节制。小满最好,小小满足,而不是无限满足,再好的东西也要有所节制。
我家的小满麦粒饭,让我品尝到了惜福、节制和憧憬的味道。
食
之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