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枇杷黄似橘
天水晚报
作者:郑学富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05日 来源:天水晚报
□郑学富
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高9.2厘米,口径51.2厘米,足径34.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据资料介绍,此盘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
盘心主体图案是折枝枇杷,枝干直挺,树叶翠绿,一蓬蓬金黄色而又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枝上栖息一只绶带鸟,正回首啄食枇杷果。图案风格清新淡雅,枝叶穿插交错而又层次分明。俗话说:“小满枇杷黄,夏至杨梅红。”宋代梅尧臣有诗云:“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枇杷果肉柔软多汁,酸甜可口,风味鲜美,是夏天水果中的极品,还具有润肺、止咳、健胃、清热的功效。
此盘使用永乐时由西洋进口的“苏泥勃青”料,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渗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铁锈斑”,手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景德镇的青花细瓷又出现了新的高峰,青花瓷器的制作已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出使西洋,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文化交流,将中国的瓷器、丝绸、铁器、铜钱等换取各国的奇货重宝及珍禽异兽等,还带回了这种少见的“苏泥勃青”钴料。
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一件,天津艺术博物馆一件,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这件最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