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晚报五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跨越千年的“东方微笑”——

那一刻,他的微笑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10日    来源:天水晚报


跨越千年的    “东方微笑”

□赵 源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在回顾2024年国内考察足迹时,谈及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为让读者更加了解“东方微笑”,本期刊发散文《那一刻,他的微笑》,以飨读者。
  十分钟后,阳光从侧面照射着他,使他半边脸都发着红光,他显示出一种令人愉悦的,谜一般的确实可靠的神情。那一刻,他的笑容有股暖流贯穿而过,我感觉到复活,生长。那一刻,他的笑容——落泪的冲动反复侵蚀着我。凝视许久,我离开原来的位置,想要暂避锋芒,他却再度袭来。
  他恬静而温和地微笑着,细长的眼睛微微低垂,笑靥似乎刚刚绽放,又似乎穿越时空,在太古的某一刹那就已开启。他并不在意你的目光,却又在用微笑抚慰着你,让你安心地放松。他没有任何对你提要求的打算,反而默默地赞许你的一切,但是又不是只赞许你。
  这种美超乎寻常,要知道我不是任何一种宗教的信徒,更对雕塑没有任何研究。面对麦积山44号石窟的佛像,我在想,真的是有那么一位雕塑家,他具备神性的观察力,强健的体魄和堪称神奇的技艺吗?还是说,程式化的塑造过程中,恰好有了那么一点儿美妙的偏差;或者是时光的不断剥落完成了最后的工序,使得这个面部表情显得如此耐人寻味?
  然而他的完整性却很难让人质疑。衣垂所泛起的涟漪,充沛的韵律感婀娜起伏,沉淀时间的恬静同样使人不敢存小觑之心。
  这种超越性的美,其源头到底来自何方?
  以往,我走近一个雕像,总是习惯性地考虑它将要向我展示什么。我相信每一个创造者内心都有一个小小的剧场,时常上演着情节曲折的剧目,或是将生活的精华之处一再重现。只要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就派出那么一位或者几位,去入驻那些泥和石头就好了。他们愤怒,他们咆哮;他们幸福,他们欢笑。他们怜望爱子,于是无限慈祥;他们澄怀味象,于是若有所忧。
  这微笑,我认为一切都是人的范畴。
  当然,我不否认有一些看起来毫无情感或者是神秘莫测的塑像,但他们都不过是夸张或者矫饰,甚至是失败的作品。他们有时候显出了创作者可爱的天真,有时候只能被看作是创作者心手之间,距离遥远罢了。
  但这次,他看起来真的就有神明的味道。我没有见过神,也很少想象,但是那一瞬间,直到现在,我认为,神性——就应该是这样。也许正因我们的无知,迫使它脱离了时空的限制。
  那一日,阳光透过苍茫的云层,斜射下来,站在麦积山栈道,对面是一片葱葱郁郁的氤氲峰峦。
  同行两位旅伴和我在狭窄的甬道上,默默地交换着位置,似乎想要从这尊无懈的佛像上看出破绽,从而一举揭穿他的秘密。
  如果用蒙娜丽莎的微笑来勉强作个比较,恐怕只能说在各种意义上他们都恰好相反,犹如精神上的镜子。佛像的笑容,既不含糊,也不迎接你的目光。无论你转换到任何角度,他都是向着周遭一切在微笑,仿佛一个不会转动的热源。
  500年前一次地震,让麦积山的一部分断裂脱落,原本佛龛最密的中部损失殆尽,残留下来的大部分石窟,也因此窟位变浅,佛像更多地迎接了自然的光线。
  于是现在似乎不太那么容易去设想,在阴暗的洞窟中,在摇曳的烛光里,这尊佛像的笑容会如何动人。尤其是在我们观看的现场,明亮而又柔和的天光,恰到好处地在佛像的面部——拥有着微妙的轮廓起伏——勾勒出了层层质地丰富的阴影,它们彼此交叠着,类似于一个有着两只以上雏鸟的鸟窝里,其中一只雏鸟的绒毛。
  要具体描述麦积山44窟主佛的美,我能想到的最好办法还是描述它的源头。
  但这个笑容里既没有胜利的狂躁,也没有情爱的黏着,缺乏俯瞰众生的自得,更半点不似酒酣饭饱的颓靡。甚至不能说这个笑容代表着幸福,因为他似乎对未来没有更多期望。但是他似乎又足够满足,以至于其中没有一丁点阴霾的征兆。
  当晨睡悠悠结束,朦胧之中突然听得一阵鸣啭清越的鸟叫。当寻章摘句,苦思沉吟之际,思维的天际突然飘来灵感。当于夜深空静,无人处,一侧首,月光竹影清风俱在。也许,当一个画家成功地用“提、按、顿、挫、转”替换了原来数十笔的素描排线,并清除了最后一抹光影,一笔勾勒出物像……这时候的表情,应该就开始接近了。
  但如果要实在保证这种超越性的微笑,徐霞客踏破三山,游遍五河之时,牛顿演算出万有引力之刻,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梦初醒,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终成……在这些时刻,还有什么能够阻碍他们散发出这样近似神明的微笑呢?这时候他们难道不是如同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博士一样,不自觉地要说:“你真美,请稍留片刻吧。”
  刘慈欣写《朝闻道》,科学家在外星人那儿突然获知了宇宙的真相,恐怕还是很难拥有这种表情。因为如果不是完全生于内心,多少还是会有一丝苦涩和遗憾在里面吧。
  对,就是这种时刻。洞烛自然,通达世情,宇宙的奥秘在我心中闪烁,物质的规律昭然若揭,精神的归宿确然划定,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你怎能不像这样,对着所有的一切微笑呢?因为他们也在向你投以微笑啊。
  或许,在记录和创造便利的现在,我们不得不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定要塑造,要留下痕迹,究竟什么样的形象才是值得记录的呢?
  至少我会很高兴,有人记录下了这样一个微笑,他让整个人类看起来都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