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晚报六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市一院

成功开展“无痕”直肠癌根治术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天水晚报

  本报讯 近日,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团队在微创外科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由普外科主任刘志春主任医师领衔的医疗团队,成功完成两例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简称noses)。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该院在结直肠癌微创治疗领域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为陇东南地区患者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优质诊疗选择。
  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普外科团队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深耕微创外科技术领域。此次开展的noses手术被誉为“微创手术皇冠上的明珠”,其革命性突破在于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肛门或阴道)取出手术标本,仅保留3-5个0.5-1cm的微小穿刺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腹壁“无切口”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四大显著优势:一是术后疼痛感降低60%以上;二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40%;三是住院时间缩短30%-50%;四是更好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显著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据主刀医生、普外科一病区主任贾雷副主任医师介绍,本次接受手术的两位患者均为早期直肠癌病例。其中一例肿瘤距肛缘仅5cm,手术既要保证肿瘤根治的彻底性,又要最大限度保留肛门功能,对手术团队的技术精度提出极高要求。另一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系数倍增。医疗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联合麻醉科、影像科、肿瘤科等专家进行术前精准评估,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中,医疗团队运用国际先进的4k超高清腹腔镜系统,将手术视野放大10-15倍,清晰呈现血管神经的微观结构。在刘志春主任的指导下,贾雷主任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术,成功完成直肠系膜全切除、淋巴结清扫、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及腹腔镜下肠吻合等关键步骤。术中出血量不足50ml,术后6小时患者即可下床活动,24小时后恢复流质饮食,真正实现了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例手术视频在2024年甘肃省普通外科手术视频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评审专家认为,该手术视频“展现了教科书级的解剖层次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在肿瘤根治与功能保护之间达到了完美平衡”,充分彰显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团队的技术实力。
  这一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源于医院多年来在微创外科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体系建设。作为甘肃省重点专科,普外科已形成“以4k腹腔镜为核心,以加速康复外科为特色”的技术体系,建立了完善的微创手术质量控制标准。科室每年开展各类腹腔镜手术1500余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达85%以上。
  “noses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微创外科进入‘无痕时代’。”刘志春主任表示,与传统手术相比,noses不仅消除了腹部辅助切口,更重要的是通过减少创伤应激反应,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幅度降低70%,这对肿瘤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科室已将该技术纳入直肠癌标准化诊疗流程,未来将逐步推广应用于更多适应症患者。
  对于陇东南地区患者而言,这一技术突破意味着不必远赴北上广,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首位接受noses手术的王先生术后感慨:“原本担心要带着造瘘袋生活,没想到手术第二天就能正常吃饭走路,腹部几乎看不到伤口,真是医学奇迹!”
  医院院长在采访中强调,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医院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计划年内成立微创外科培训基地,通过“传帮带”模式将先进技术辐射至基层医疗机构。同时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步伐,运用5g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新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医疗科技进步。
  此次noses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彰显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技术立院、服务强院”的办院理念,更体现了公立医院在医疗技术创新中的责任担当。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突破,医院正朝着“大病不出市”的医改目标稳步迈进,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着“天水力量”。       (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