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晚报四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春天正是读书时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来源:天水晚报
  □一 石

世界读书日
4.23

  4月23日,当世界在书页间停驻,我们听见文字的心跳。本期我市三位爱书人轻轻展开他们的阅读地图——有人用泛黄的诗集接住时光的雨滴,有人在小说折页处藏起人生的顿号……每一道被指尖摩挲过的装订线,都是他们通往自由的密径。世界读书日,愿我们永远保持拥有在字里行间栖身的勇气……
  雪,之后,便是春天了。
  母亲把书房的门帘掀起探进头来:“出来透透气,你看院里太阳红的。”快中午了,我放下手里的书,走到院子里。
  院子里的阳光清澈温暖,直直照下来,几乎能够穿透身体。母亲站在阳光里看着站在花园边上伸懒腰的儿子,满意地笑着。她总担心我看书时间太长,时不时到屋子里来给我倒杯热水,端一盘苹果,或者瞅一瞅桌子上闪动的电脑屏幕,然后又悄悄退出去。
  父亲正把后院的泥土拌了炉灰,用担挑到花园里的三棵葡萄树下,花白的头发上能看到隐隐约约冒起的热气。他停下手里的活,转过头来对母亲说:“今天是好日子,适合动土。”对这些乡俗,我小时候很少注意过,现在,却对这些充满了好奇,正是农时风俗的影子,让我身处的乡村生活充盈着神秘感。
  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个沉默的儿子,三个中午温暖阳光下面乐呵呵的人。这就是我的春天。
  关于读书,是什么时候成为一个习惯的,已经不可考了。当世俗化的全民教育开始影响每个人一生的时候,读书,不仅具有了日常的特点,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让我们自己发生变化的基础平台。读书的过程,一般总是伴随着三步舞曲:读圈定的书,读生活的书,最终,开始读属于自己的书。经过几十年的人生之后,我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这个书架不是物质意义上几个格子里垒满书的那个书架,这个书架是我用自己的心灵架设起来的。书架上不断增添的几百本书,都是我的性灵忍不住激荡的一处处毫不起眼的精神拓展空间。
  在这些不多的书本格局里,我开始淡然平和地来看落到我身上的时间,加于我人生的变化,一些隐忍的安然,是在沉默的日子里翻开过的那些书本影响我的结果,那些书让我想到的,是一个以存在来思考的自己。
  所谓日子,由开放性的、粗放的方式,变成一天一天细微的部分,读书的真实性,也就不再去怀疑它了。因为,不是读书让人对人生、社会和自己感兴趣,而是因为好奇,因为内心里有了疑问的困惑,如此,才开始读书,这就避免了对读书怀一种牧歌式的,更要不得的是自以为是的放大了的遗情。这或许是内心卷成一团时,唯美的幻觉、自恋的症结、无羁的颂词和想要精深入微的无力感造成的。很多时候,当我开始写些文字,当我感觉到无力,我就会去想这些蜷曲的文字里的症结,虽然还达不到自己想要的舒展通泰,但这样自省的过程,让我明显感觉到,在意识底层,自己获得了一丝生命的完整性。
  这样读书的过程,正是我所感觉到的自己读书的春天。在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春天里,春风吹过,桃花绽放,暧昧的南方的季节和爱恨分明的北方正苏解的冻土地,我用自己的脚印和笔端的文字同时触摸过。
  春天是个读书天吗?对我,读书,是属于四季的事情。但坐在书房的桌前,翻着的不是书的变化,而是自己一瞬间捕捉到,又一瞬间消逝的意识的片段。真正吸引自己的,不是书,而是因书的镜子而变得回环往复、充满了清晰度,却又被浓雾包围着的生活。如此,读书,和玩游戏一样,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不再单纯拿它做一件阻隔自诩的甲胄,或当一把只知拆解后快的斧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