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第26窟
天水晚报
作者:涅槃 涅槃 涅槃 金棺 弟子 大臣 听法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来源:天水晚报
特色游
麦积山石窟第26窟,开窟于北周,窟内现存泥塑雕塑7身,浮雕天人6身。窟内造像、尤其是菩萨比例均称,神情庄重,服饰华丽,流露出高贵气质。其浮雕伎乐天,形式活泼,自由奔放,是麦积山石窟北周时期雕塑艺术代表性作品之一。窟顶《涅槃经变》图是研究中国山水画的珍贵资料。
主尊佛:(头部已失)内著僧祗支,胸下系带半披肩袈裟,结跏跌坐,手施说法状,阴线刻衣纹,简洁流畅,裙裾褶襞舒展,质感轻柔单薄。造像比例适中,肌体饱满健壮。
左胁侍菩萨:(头部已失)长发披肩,上身袒露,内着僧祗支,戴项圈,胸前垂短璎珞、饰手镯,身挂串珠花饰长璎珞,下系长裙贴体,腰翻边、左臂曲至腿面,右手持花至胸前,披巾自双肩绕膝部穿肘自然下垂,身挂饰物富有装饰美。
右胁侍菩萨:与左胁侍相似,头戴花蔓冠中饰坐佛,雍容华贵。
两菩萨造像,均身材修长,比例准确,体态健美,挺拔,肌肤丰润饱满。
其它三佛像,头部做低平肉髻 ,方圆脸,两耳贴颊,额部有白毫、弯眉、细眼嵌黑色琉璃珠,颈部适中,内着僧衣,外穿圆领下垂单薄贴体袈裟,半结跏跌坐於佛座上,手施禅定印,收腰,凸腹、端坐平视。肌肤光润细腻,造像技法概括,线条简炼,有北周造像韵味。
位于左坛基面上浮塑伎乐天共2身。左身:形体基本完整,高发,方园脸、坠耳环,短颈、戴项圈,上肩袒露,半乳、收腰,帔皮绕双臂腾空高扬,呈胡跪式,双手拍打细腰长鼓。
右身:与左身相同,侧首与之相望,手施打击器乐姿态,器乐已风化不清。2身浮塑天人造像动作欢快、奔放,体积感强。
位于右坛基面上浮塑伎乐天4身。左身:头已失,呈交脚蹲坐式,双手举排箫吹奏,动作优雅。其它三身只残剩斑块。窟顶部绘制《涅槃经变》图,所存画面为正面坡及左、右坡面。
正面坡左侧壁画:密林中(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娑罗林中)。佛主释迦牟尼於宝盖下,半结跏趺坐於砌垒叠式六面束腰台座上,为众弟子作最后的说法,十余身弟子立於周围,有的悄声交耳,有的静默听法。右侧角一弟子虽跪式,双手高举一器皿面佛供奉,佛座前正中绘一熏炉。
右坡面侧壁画:释迦牟尼佛已於娑罗林双树间的七宝床上,头向右入灭“涅槃”,众弟子或跪或立于四周围绕举哀,一弟子前扑床沿,手抚佛双足,是佛“涅槃”后向最后赶来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示现双足的情景,正坡面右下角画一棺木,应是佛“涅槃”后入殓的“金棺”,上方六身飞天于天际徐徐而降。左右坡面残存壁画部分,可见成组的菩萨、弟子、诸天及各国王子、大臣、善男信女等,前后相随前来娑罗树林中赴会、听法、作最后的供养与致哀,画面人物均朝佛像缓缓行来。
供稿: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