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晚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改革风正劲 扬帆启新程

——天水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30日    来源:天水晚报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
     马放 楼剑平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要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为天水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合力,狠抓改革落实,全方位推进各领域改革部署落地,在全省、全国打造了一批具有天水特色的改革事项,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明确方向 凝聚改革共识
  天水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部署要求,始终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重大原则、根本保证,科学规划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我市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向党中央看齐、向省委对标、向问题聚焦,全面汇聚改革力量。聚焦“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使命任务,立足“三区一地一中心”发展定位,以经济领域改革为牵引,统筹谋划各领域改革。
  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安排。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水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细化列出248项改革举措,明确了全市改革工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系统谋划具有引领性、集成性、协同性、标志性的重大改革,形成了我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充分发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作用,建立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办督查、宣传引导、情况交流、信息共享、工作会商等机制,形成各方面各层级协调一致共促改革的格局,推进改革工作高效运行,连续六年在全省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
  一项项破立并举的改革部署,构建起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顺畅高效的改革运行机制,为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凝聚了发展的共识。
聚力攻坚 释放发展活力
  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国资国企改革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答题”,改革成效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去年,我市制定印发《天水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分10个部分、39条措施,正式吹响了我市新一轮国企改革“冲锋号”。
  市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志军告诉记者:“全市国资国企系统坚持以‘服务全市战略部署、提升国资监管效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线,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重点任务不断实现新突破,企业经营质效显著提升。”
  截至上半年,全市已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95%的主体任务;市属企业资产总额813.43亿元,同比增长4.58%;实现营业收入10.84亿元,同比增长16.02%;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3亿元,同比增长14.39%。
  今年6月,天水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标志着全市国有资本整合与优化配置迈入新阶段,充分彰显了我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坚定决心。
  “市国投集团始终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核心驱动力,深耕实体经济、布局新赛道,改革成效持续显现,企业运行呈现‘总体上升、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截至8月底,资产总额达48.41亿元,较年初增长2.57%;截至目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05.15万元。”市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重民说。
  此外,我市还优先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列为培育主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21年的41.3%提升到57.8%,居全省第一。国资国企系统改革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实现“一子落、全盘活”。
  我市牢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靶向施治,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园区管理、党政机构、行政审批、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同时,我市积极谋划实施了一批“自选动作”,在全省、全国创出了一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先后有3项改革在全国创出新路子,3项改革做法被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6项改革案例入编《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
落实见效 增进民生福祉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我市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养老托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一年来,我市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增学位1.08万个;新建村级农民健身工程50个;让群众既“看得起病”、更“看得好病”;城镇新增就业3.9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2亿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持续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群众关心关注的上学、就医、住房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政策制定到落地见效,一个个百姓之盼变成民生之利,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近日,记者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看到,各办事窗口便捷、高效的服务得到了群众认可。“交通运输窗口扎实推进‘运营车辆更新补贴’和‘大件运输’两项交通运输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今年累计受理‘运营车辆更新补贴’270余件、发放补贴资金1030余万元;受理‘大件运输’82件,运输企业实现零跑次,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窗口工作人员李燕说。
  我市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全市通办”事项926项、“省内通办”事项55项、“跨省通办”事项480项,全程网办率达99.7%,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满意度达100%。
  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永强告诉记者:“市政务服务中心始终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核心抓手,通过‘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办理’,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截至目前,已上线办理‘一件事’主题事项34个,办件量79117件,‘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显著。”